第37届北京图书订货会于1月9日至11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(朝阳馆)举行,40余万种图书精彩亮相,展示出版业新探索新作为。一批新书以新颖形式传递文化自信,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创新表达,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。
《新时代万有文库》首批25种新书出炉
以新颖方式,创新性地传播中华传统经典,《新时代万有文库》首批25种新书在图书订货会上一亮相,就博得热切关注。
《新时代万有文库》由辽宁出版集团策划、辽海出版社出版,首批出版的25种包括古注本20种、白文本5种,囊括《诗经》《周礼》《公羊传》《论语》《老子》《庄子》《墨子》《孙子兵法》等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根脉性的典籍。该文库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,一级教授刘跃进担任主编,著名学者安平秋、李致忠、陈铁民、赵敏俐、詹福瑞、廖可斌担任学术顾问。
为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,该文库收录的典籍采取“一典多版本”和“一版三形式”的方式出版。出版方称,所谓“一典多版本”,即每种典籍除选择一种最精善版本重点整理外,另出二至三种有代表性的经典版本,以便比较阅读,参照研究。而“一版三形式”,则是说每种典籍最精善版本分白文本、古注本、今注本三种形式出版。各种版本及出版形式,根据整理进度,分批出版。
翻开首批新书,版式与装帧设计上追求简洁精美,典雅疏朗,从封面设计的匠心独运到彩页的绚丽铺陈,乃至字体字号每一细微之处的精心调教,无不浸透着对读者阅读体验的深切关怀与尊重。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表示,《新时代万有文库》对经过历史淘洗后沉淀下来的经典文本,用新的思想理念,经过具有时代性的加工、整理,为中国人继承传统文化思想打造了坚实的文本基础。
中国国家图书馆原馆长詹福瑞谈到王云五主编的《万有文库》和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《新世纪万有文库》,并将二者与《新时代万有文库》进行比较。他说,《新时代万有文库》选择了最好的版本,同时选择了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古注,这些经典的阐释同样是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,对于学者研究、掌握资料,以及普通读者阅读大有帮助。《新时代万有文库》是对前两种“万有文库”的新推进、新发展,将成为出版史上的大事。
少儿新书以当代视角追寻文明大美
在订货会展场,以当代视角为孩子们讲述中华文明的新书,引发业界关注和追捧,《中国——我们的文明从哪里来》的亮相,甚至可以用“惊艳”来形容。
这套书以当代视角和中西视野,回溯早期神话与先民历史,探源中华文明起源,“追寻文明大美,叩问‘何以中国’”。全套书包含300余幅精美手绘插图,以中式美学笔触勾勒出古老传说里缥缈绮丽的人物与事件,用墨韵丹青绘就一份大气磅礴的中华文明说明书,引导青少年了解并思考:我们今天的一切,最初是如何开始;作为中国人,我们何以成为我们;中国何以成为中国。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党总支书记、董事刘星保讲述了《中国——我们的文明从哪里来》系列所展现的中国美学、中国智慧、中国力量,“我们希望通过这套书,激发孩子们对历史文化的兴趣,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。”
值得一提的是,该书由芒果互娱主编,以入选“五个一工程”的纪录片《中国》第三季为依托改编形成。知名阅读推广人王林认为,从纪录片《中国》第三季,到《中国——我们的文明从哪里来》图书的转化,采用了讲故事的方式把厚重的历史文化娓娓道来,非常适合孩子阅读,“对小朋友们推想祖先生活,训练想象力,有很大帮助”,“而且在图文的选择上,也没有低估孩子的阅读能力”,保留了文字的庄重感和诗意美。王林表示,在语文教材中神话传说只有碎片化的节选,这套书较完整地串联了重要的神话传说,对儿童学习和理解中国文化精髓有很重要的作用。
纪录片绘画导演任刚、莫里加则向现场观众介绍了创作过程中的细节,比如绘制甲骨相关内容时参考了大量考古资料,想要表现战争的残酷甚至有所控制地燃烧画作,表现灼烧后的艺术美感。
文化名家出新书解读经典文献
一批文化名家阐释传统文化经典,同样也是订货会上的一大亮点,纪连海三部新作《纪连海评左宗棠》《品梦粱录》《品梦华录》一起推出,分享会现场人气高涨。
三部新作由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,通过深度解读历史人物与文化经典,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。作为央视《百家讲坛》栏目的“十大名嘴”之一,纪连海的演讲风格以激情澎湃、诙谐幽默著称。活动现场,他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历史知识,向现场观众详细介绍了三本新书的主要内容及历史背景。他说,《纪连海评左宗棠》通过翔实的史料,深入探讨晚清名臣左宗棠的政治生涯与军事才能,还原更为立体的左宗棠形象;《品梦粱录》《品梦华录》则聚焦于南宋都城临安(今称杭州)和北宋都城东京(今称开封),带领读者穿越时空,感受宋代包罗万象的社会生活和独特的文化魅力。纪连海表示,“希望这些新书能够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,成为大家了解历史、品味文化的窗口。”
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副总经理贾兵伟告诉大家,这三部作品是纪连海多年深耕细作的成果展示,他以独到的历史视角和严谨的研究态度,重新解读历史人物与经典文献,增进了读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欣赏。
记者:路艳霞
